原標題:[解局]中美經貿談崩了?別著急下定論
[俠客島按]
昨天,中美經貿磋商第一回合正式落幕。美國派出的“史上最豪華”班底也已經于昨日晚間離開。
誠如島上此前的文章所預測的,此次談判很可能需要幾個回合 才能成功。這次,通稿中指出:雙方在有些領域達成了共識,在一些問題上還存在較大分歧。
那么,如何理解雙方的共識,又有哪些途徑可能有助于消化分歧?今天為我們剖析這一問題的,還是島叔、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
不切實際
“對這一輪中美談判,我們一顆紅心,兩手準備。能夠成功最好,不能成功我們也有勇氣直面現實。即使成功,也很可能需要經歷幾個來回!
中美經貿磋商第一輪結果看來是初步驗證了島叔上一篇文章的預言,中方扛住了美方的程咬金三板斧沒被嚇倒,這場“史詩級”貿易摩擦有望從大國對撞轉向坦誠磋商。
不過,規(guī)模如此巨大的雙邊經貿,涉及的問題想必十分復雜,未能一次達成協議,也實屬正常。尤其是,美方初步的期望如此不切實際且結果消極,即使美方真的放棄貿易戰(zhàn)而轉入協商,雙方也需要更多時間,讓美方決策者更深切地體會到客觀經濟規(guī)律的作用。
可以來看一下5月4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公布的美方談判框架。先是減少貿易逆差:
1。從2018年6月1日開始的12個月以內,中國需要減少1000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順差;
2。從2019年6月1日開始,中國繼續(xù)在12個月以內減少第二個1000億美元的對美貿易順差,也就是到2020年底共計減少2000億美元的順差。
要知道,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貿易總額才1303億 美元。現在美國要求中國在兩年多時間內就新增2000億美元進口,相信但凡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會意識到這個要求是多么不切實際。
更重要的是,這一要求本身就充滿著計劃性指令的味道,其頤指氣使做派不可接受,與美方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形成絕妙的諷刺。
誰的過錯?
事實上,單就經濟常識而言,中美貿易不平衡本不是中國的“過錯”,而是美國自身國民儲蓄不足的必然結果。只要美國不提高本國國民儲蓄,無論山姆大叔怎么折騰,無論對外發(fā)起多少貿易戰(zhàn),都無法消除貿易逆差,而且必然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縮小了與這個國家的貿易逆差,卻擴大了與別的國家的貿易逆差。
鑒于美國國民儲蓄低下的根源在于其社會福利制度和財政支出中消費性支出過高而投資性支出過低,如果真想根治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美國該做的是推動特朗普已經提出過的社會福利改革,并改革優(yōu)化美國財政支出結構,而不是與貿易伙伴糾纏不休。不能自省而發(fā)奮自我改革自我更新,而是諉過于人;
這種做派讓人看到的不是美國的強大,而是這個國家自我奮斗精神的衰退。中國同樣希望美國改善本國宏觀經濟平衡,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中國可持續(xù)開發(fā)的外部市場,但中國不可能背離客觀經濟規(guī)律而為美國越俎代庖。
進一步考察國際收支全局,我們不難看到糾纏于貨物貿易差額是何其片面。因為經常項目收支不僅包括貨物貿易,還包括服務貿易,而后者正是美國的長處、中國的短處。
多年來,中國已經形成了貨物貿易順差、服務貿易逆差的格局,且貨物貿易順差總體有下降趨勢,服務貿易逆差則呈現上升態(tài)勢。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4761億美元,同比下降3%;服務貿易逆差2654億美元,同比猛漲14%。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順差534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762億美元,再加上其它項目,導致中國經常項目收支出現了282億美元的逆差。
在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之下,中國可能承受一舉對美削減兩千億美元貨物貿易順差的沖擊?那樣的話中國經常項目收支整體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這對于中國宏觀經濟穩(wěn)定性會產生何等沖擊?
別忘了,美國位居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核心,而中國并非如此;因此美國能夠承受的國際收支逆差,對目前的中國就會構成不可承受之重。前兩年中國資本外流、外匯儲備銳減萬億美元的沖擊尚未遠去,把本質上是動搖中國宏觀經濟穩(wěn)定基礎的主張包裝成為美國要求“公平貿易”和“貿易平衡”的“維權”,這種宣傳手法固然高明,但真的瞞不過行家。
主張優(yōu)劣
經驗地看,化解貿易不平衡的辦法往往有積極主張和消極主張之分。
中國提出的是擴大進口的積極主張,美國目前提出的還是中國減少出口的消極主張。
前者的效果是保持、增強中國市場的購買力,為美國產業(yè)提供更多的商業(yè)機會,為美國工人、農民、白領創(chuàng)造更多的面向中國市場的就業(yè)機會;后者主張效果則是直接減少中國市場的購買力,進而導致美國產業(yè)在中國市場的商業(yè)發(fā)展空間縮小,美國工人、農民、白領面向中國市場的就業(yè)機會減少。兩相比較,何種更加可取,不言而喻。
至于對扼殺“中國制造2025”的企圖,更是毫無道理,畢竟任何個人、國家都有追求自我發(fā)展的權利,而且“中國制造2025”并沒有主張違反世貿規(guī)則的做法,這兩年高舉“自由貿易”、“世貿規(guī)則”大旗的并不是美國,而是中國。美國政府不能禁止蒙大拿邊遠小鎮(zhèn)的小伙子奔赴紐約追求自己的“美國夢”,又有什么理由、權力禁止中國追求自我發(fā)展的“中國夢”?
中美協商從來就不是僅限于中美兩國的一盤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熱潮正在迅速興起,東北緊急部署擴種大豆。前幾天習近平主席與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會晤,李克強總理赴日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及訪問日本正在緊鑼密鼓準備。
美國那邊,資本市場、消費市場、通貨膨脹等方面的壓力也正在積累,從企業(yè)界發(fā)聲,到千名經濟學家上書,美國國內的反對聲浪正在上升。說到底,超級大國決策者發(fā)動的史詩級貿易戰(zhàn)沒有那么輕易鳴金收兵,自衛(wèi)反擊的中國也需要向國內外充分顯示自己的意志與能力。既然如此,不急于一蹴而就草率達成缺乏可行性的協議,而是耐心一點繼續(xù)磋商,讓時間發(fā)揮作用,讓美國決策者更深切地體會到客觀經濟規(guī)律的作用,何樂不為?
文/梅新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新聞
中美貿易談判
中美經貿磋商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 同意保持溝通
美財長3日率團訪華 將就經貿問題與劉鶴交換意見
外交部:中美經貿指望一次磋商解決所有問題不現實
美媒:中國將拒絕討論特朗普的兩項最苛刻貿易要求
中美貿易摩擦
中國人或被限制赴美科研 巨頭齊反對:美需要人才
各方態(tài)度
美國千名經濟學家致信特朗普: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俠客島:美貿易代表團來華談判 有些話要說在前頭
責任編輯:霍宇昂